沿着张骞当年走过的丝绸之路,出了玉门关,就是西域曾经的疆界——星星峡。这个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的地方,为古丝绸之路由河西走廊进入伊州东境的惟一孔道站口,素有“西域咽喉,东西孔道”之称。史载峡谷出产水晶石,又叫星星石。每当夜晚明月当空,水晶石在月光照耀下,斑斓闪烁,银光熠熠,与天上星星交相辉映,故而得名星星峡。
清代李銮宝留有《晓抵星星峡》诗:“乱石如奇云,乱山如积铁,祁连伏地行,迤逦曲而折,时出复时没,百里人迹断,千里水草绝,流沙向漫漫,天高不飞鹘。”初到星星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山崖上的20余座烽燧碉堡,它们静静地守候在峡谷山崖上,守护着这块古老神奇的地方,默默地记录着这里发生的历史变迁。
这里走过了金戈铁马,雅士商旅,文人墨客,包括张骞。可以向往的是,即使张骞自己也没有料到,两千年前他在这里的一个来回,打开了通向神秘国度的大门,身后留下酒香,绕梁千年。
离星星峡200公里的哈密市,古往今来蒙、回、汉等诸多民族交相辉映,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氛围,即使旧时的府第也不偏不倚把三个民族的建筑风格糅合在一起,虽然是骑马观花般的浏览,也能够感受到民族间的柔情蜜意。哈密,因石油而兴,如今也因为葡萄酒而多了一份浪漫的情调。
与普通的白酒相比,葡萄酒尽管有益于健康,还是因为价格太贵和口感不适,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哈密人民的选择。酿酒师刘荣刚正在为此努力研究着一款不干但又不太甜的酒,新的酒标是阳光灿烂的葡萄园,传递着哈密的地候和当地多民族融合的信息。
组建兴建起来的酒庄已经规划了一个以丝绸之路为原型的葡萄酒长廊,起点就是星星峡,连着一个规模不大但很别致的酒窖。新雅3000亩葡萄园是哈密全部的酿酒葡萄基地,背靠着白雪皑皑的天山,晴朗的天空下,采收葡萄的果农忙碌着,沙石土壤赋予了葡萄通透的生长环境。刘荣刚说,去年冬天的冻害起到了一个自然疏果的效果,产量减少,但葡萄的质量成为了历史上的年份。24度的果糖,可以酿造出13度左右的葡萄酒,浓郁而醇厚的酒,值得期待。
楼兰 张骞带回的美酒
古楼兰就是现在的鄯善。这个有着3000年以上历史的古国,史载是西域三十六国中富饶和强大的王国,它一夜之间消失了,留下了千古之谜。后人只能根据沙漠里的木乃伊复原的楼兰姑娘,来想象这一神秘的土地。
张骞的浩浩驼队是否驻足过楼兰姑娘的倩影已无从考证,但是他进入西域疆界的杯佳酿无疑应该是楼兰葡萄酒。因为《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首宿、蒲陶肥饶地。”古之“蒲陶”即葡萄,在张骞到达之前这里已经民风“嗜酒”,按照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被作为贵宾的大汉朝的使者张骞,当日就应该沉醉不醒。后来的《太平广记》称葡萄“出自大宛,张骞所致”,也就是说在他到达古波斯国以前,就已经在西域诸国兴盛着葡萄酒,回去的时候自然少不了要带回去几坛酒和几颗葡萄的种子,无意间将葡萄美酒传递至大江南北,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相比惊艳世界的楼兰姑娘,楼兰葡萄酒的命运要惨淡的太多了。至少楼兰姑娘没有被我们的史学家们当作“洋妞”,而与她同时代的葡萄酒却被称之为“洋酒”,实在是一件荒谬的事情。楼兰酒厂的酿酒师黄建清以及其前辈,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楼兰葡萄酒的研究,试图恢复楼兰古国的葡萄酒盛况,可是几千年下来民风变异,而当今的所谓“洋酒说”令他们的努力变得异常艰难。急功近利的商人们在这里见了很多的酒厂,但大多数生产的都是调配的劣质葡萄酒,用风干的鲜食葡萄“玻璃脆”酿制的楼兰古酒,浓郁醇厚,甜度很高,有一股明显的咳嗽糖浆的味道,每年也只是日本人的。据说这种酿酒的方式一直在民间流传至今,想必张骞当年喝到的也是它了,带回去的也是。
在一个很小的酒罐里,黄建清汲出了半杯金黄色的酒。入口柔滑,浓郁的蜂蜜、柠檬和小花的香气,甜而不腻,香气四溢。这是楼兰品种园里已经失去出处的珍贵葡萄品种,娇贵,产量极小,约5亩地,每年只能酿出一吨的成酒。落果非常早,稍有不慎就颗粒无收。果实充满蜂蜜的甜香,他们被称作“柔丁香”却没有找到与丁香任何的联系。后来据酒厂的总经理陈新说,计划把这种葡萄重新命名为“楼兰古香”,想让人们从中联想到楼兰姑娘的体香和倩影。其心可鉴。
玛纳斯的英雄传说
传说中的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一个人名,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正值柯尔克孜族时期,有位年逾百岁的加库甫老人,他的妻子晚年怀孕,整整20个月才分娩,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玛纳斯。他生来聪明能干,9岁即能骑善射,12岁便率众举旗起义,仗就打败了长期统治和压迫柯尔克孜族的卡尔玛克人。他英勇善战,抗击压迫,保护穷苦人们,并以超人的胆识统一了民族的意志,共同抵御外侵。同时,玛纳斯也带领族人在“玛纳斯”河畔发展农业,种植各种农产品,尤其是开辟了大面积的葡萄园,他教授百姓尝试各种酿酒方法,供百姓在节庆、宴请、祈福,凯旋庆功时助兴饮用。玛纳斯河流域当时兴盛着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
寻找木塞莱斯
很早就听说木塞来斯,但是只知道这是一种流传于维吾尔民族民间的一个相当古老的酿酒方法。一路上我不断的询问,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概念。
生活在新疆沙漠腹地的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一种神奇的秘酿。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采下饱满的果实,用“艾得来斯绸”压榨成葡萄汁,放入土陶瓦罐中,加入当地觅食沙漠绿洲浆果的野生乳鸽之血(有的还要加入羊肉)和十几种沙漠药材,在锅里蒸煮,然后发酵而成。酒体稠如胶,气味芬芳,色如粉桃,还有一种特殊的滋补功效,当地年轻人新婚之夜必备之物,妇女们御寒祛湿和老年人的常用饮品。据说也是传说中的香妃喜爱之物。当地人称其为“木塞来斯”是因为与楼兰公主木塞来斯的一段爱情故事有关,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按照李华关于葡萄酒原生态的观念,木塞来斯的诞生也许就是一个偶然的结果。可以想象的是,远古的维吾尔民族在煮食羊肉的过程中无意中放入了葡萄,放置后产酵并发出声音,引用后的迷醉感使之成为初的葡萄酒。以后逐渐从煮羊肉演变到煮葡萄,加入各种肉类和药材等辅助材料,形成了现在的木塞来斯。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早的酿酒方法,并在新疆南部的阿瓦提县民间至今仍有酿造的传统。家家酿造,工艺又各有不同,各家风味也不尽相同,方法也不轻易外露。所以被木塞来斯公司称为“维秘”。这样的过程跟“猿酒”的诞生有着相同的猜想,非几千年不足以演变至此。从其诞生的路径和原生态工艺来看,木塞来斯有可能就是葡萄酒的“活化石”。